早晨坐地鐵時,旁邊的一個寶媽正對著電話訴苦:「我今年三十七、老公三十九了,婆婆不停地勸我們要二寶,為這個還從老家過來,天天給我們叨叨,說是我們不要二娃,她就不走了,我就想問問我們這麼大了,不想要二胎得罪誰了?幹嘛非得逼宮啊?」雖說現在二胎已經是很多家庭的一種常態,但是對於有些夫妻來說,因為已經錯過了生育的最好時機,所以就乾脆選擇不生。而有些盼著多子多孫的老人,卻還是希望子女能夠多「開枝散葉」,於是很多家庭就會出現這種「被二胎」的現狀,自己不想生,老人卻強勢逼宮,這才會讓這位寶媽如此不滿。
這位打電話的寶媽一直沒下車,正好我也有機會聽到了她在給朋友的聊天,這位寶媽其實並不是不想要二娃,而是因為種種現實的原因,自己和老公年歲都不小了,生下的娃能不能健康很難說,再者現在精力不如從前,沒辦法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照料了。再加上大寶已經上高中,如果再添一個小的,那根本就是在給大娃添麻煩,所以這位寶媽堅持「不再生了」。其實周圍很多家庭不再生二娃,也是基於這三個原因:1.現在這歲數,不可能給孩子足夠的愛很多大齡寶爸寶媽拒絕二寶,就是因為自身精力不足,沒辦法像年輕時那樣照顧孩子。比如陪孩子上各種早教課、到處陪孩子玩、陪孩子做功課等,都是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,因此有些爸媽在感到自己精力下降的時候,就開始對生娃「say no」了。這其實是父母很明智的選擇,既然不能養好TA ,那就不要不負責任的生下娃。
2.生育機能下降,生下來的寶寶是否健康很難說寶爸、寶媽過了35歲,生育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這在醫學上是公認的事實,大齡爸媽生下畸形寶寶的概率會更高,若是兩人常年堅持鍛煉還好說,若是缺乏鍛煉,身體健康或許會更糟糕。所以有些爸媽在35歲後就果斷放棄再生的想法, 這不僅是對寶寶負責,也是對家的未來負責。3.再生一個就是給孩子「添堵」很多寶爸寶媽之所以放棄再生,完全是處於對大寶的疼愛,大娃已經十幾歲了,馬上要面臨高考、上大學等人生重要的轉折。此時若父母生下二娃,一方面會影響大娃的情緒,致使學習受影響,另一方兩個孩子相差十幾歲,本身也沒什麼共同語言,二娃還很可能成為大寶的負累。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,有些父母直接選擇放棄。
其實要不要生二胎,一直是難解的家庭官司,這個問題,怎麼答都不算錯。所以若對要不要生二娃又糾結,不妨靜下心,多想想有了二寶以後的生活,看是否會影響現在的生活,是否會對老大造成「負擔」,是否會讓整個家庭陷入「恐慌」,想清楚這些之後再決定才是對自己對孩子負責。END
高齡寶媽:我都三十七了,拒絕生二胎有錯嗎?
早晨坐地鐵時,旁邊的一個寶媽正對著電話訴苦:「我今年三十七、老公三十九了,婆婆不停地勸我們要二寶,為這個還從老家過來,天天給我們叨叨,說是我們不要二娃,她就不走了,我就想問問我們這麼大了,不想要二胎得罪誰了?幹嘛非得逼宮啊?」
雖說現在二胎已經是很多家庭的一種常態,但是對於有些夫妻來說,因為已經錯過了生育的最好時機,所以就乾脆選擇不生。而有些盼著多子多孫的老人,卻還是希望子女能夠多「開枝散葉」,於是很多家庭就會出現這種「被二胎」的現狀,自己不想生,老人卻強勢逼宮,這才會讓這位寶媽如此不滿。
這位打電話的寶媽一直沒下車,正好我也有機會聽到了她在給朋友的聊天,這位寶媽其實並不是不想要二娃,而是因為種種現實的原因,自己和老公年歲都不小了,生下的娃能不能健康很難說,再者現在精力不如從前,沒辦法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照料了。再加上大寶已經上高中,如果再添一個小的,那根本就是在給大娃添麻煩,所以這位寶媽堅持「不再生了」。
其實周圍很多家庭不再生二娃,也是基於這三個原因:
1.現在這歲數,不可能給孩子足夠的愛
很多大齡寶爸寶媽拒絕二寶,就是因為自身精力不足,沒辦法像年輕時那樣照顧孩子。比如陪孩子上各種早教課、到處陪孩子玩、陪孩子做功課等,都是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,因此有些爸媽在感到自己精力下降的時候,就開始對生娃「say no」了。這其實是父母很明智的選擇,既然不能養好TA ,那就不要不負責任的生下娃。
2.生育機能下降,生下來的寶寶是否健康很難說
寶爸、寶媽過了35歲,生育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這在醫學上是公認的事實,大齡爸媽生下畸形寶寶的概率會更高,若是兩人常年堅持鍛煉還好說,若是缺乏鍛煉,身體健康或許會更糟糕。所以有些爸媽在35歲後就果斷放棄再生的想法, 這不僅是對寶寶負責,也是對家的未來負責。
3.再生一個就是給孩子「添堵」
很多寶爸寶媽之所以放棄再生,完全是處於對大寶的疼愛,大娃已經十幾歲了,馬上要面臨高考、上大學等人生重要的轉折。此時若父母生下二娃,一方面會影響大娃的情緒,致使學習受影響,另一方兩個孩子相差十幾歲,本身也沒什麼共同語言,二娃還很可能成為大寶的負累。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,有些父母直接選擇放棄。
其實要不要生二胎,一直是難解的家庭官司,這個問題,怎麼答都不算錯。所以若對要不要生二娃又糾結,不妨靜下心,多想想有了二寶以後的生活,看是否會影響現在的生活,是否會對老大造成「負擔」,是否會讓整個家庭陷入「恐慌」,想清楚這些之後再決定才是對自己對孩子負責。
END